一兜糖 > 文章 > 焦慮父母的自愈愈他指南
焦慮父母的自愈愈他指南
序|這期的內容“排泄”得非常順暢,寫著寫著就發現文字部分寫得過多了,也許是出于真切的表達欲和自我療愈的需求使然吧!這期寫的是“親子關系”,想著要不就以文字為主,同時以穿插的形式,請大家欣賞天真系的知名設計師作品。望文字療心,圖像增趣。
△ 法國骨灰級室內設計師 JACQUES GRANGE 喜歡在成人世界的室內加入非常童真的元素,長大后的世界太過沉重和壓抑,千萬別失去那抹天真。
回國已有一周有余了,算是安頓下來了吧。也許是由于回到一群長輩身邊,在人際互動關系中,在一股強大氣場下,我不知不覺由前輩變成了晚輩;從傾聽別人心事并予以開解的知心姐姐角色,一下灰溜溜的變成了被救助對象。長輩們抱著關心小輩的初衷,對我即將展開的新生活各個層面都給予了些建議和指導。我抱著吸收養分,過濾糟粕的心態,日子也算是得過且過。可是,生命中偶爾也會有難以承受之重,那就是媽媽無休止的焦慮和對未來的不安。
應該說我做學生已經很久很久了,久到已經不止第一,第二,第三次面臨畢業就業問題了;久到這次讀書距上次和上上次讀書好像是恍若隔前世和前前世一般。全家人都認為我太愛折騰,可是當一顆心還有缺失感的時候,是不會停止造夢的。當我32歲辭職去美國,為轉行而求學時,認為這是一種勇敢的舉動;當我再次歸來的時候,心已不那般缺失了,也不再以造夢為豪了。本以為這是一種心性成熟的表現,可是媽媽繼續焦慮著。
△ 英國著名設計師 INDIA MAHDAVI 操刀的 SKETCH GALLERY 位于倫敦,設計以少女粉和具女性線條感的花瓣座椅和丸子燈為主角,整個餐廳讓人重溫少女天真浪漫夢。
說起來,我媽也不是天下唯一焦慮的媽媽。我的姑父也是可憐天下焦慮父母人。在喝茶聚會時,他用理性分析法質疑表弟心心念念想讀的醫學專業的現實性。“他又不是學霸類型的專業人才,高考分數又不理想,學醫道路路漫漫,萬一讀不下去后來再改行,浪費了最寶貴的時間怎么辦?”聽起來似乎言之有理,可是聽了姑姑的另一面之詞后,我一下對表弟的前途感覺充滿信心,甚至還帶著些許妒忌和自嘆不如:雖在專業方面不如學霸,表弟卻知道如何利用個人優勢揚長避短。目標明確,也知道如何去一步步達成自己的目標,期間善于管理自我,也會很好處理同學和老師之間的關系。俗話講就是人間高情商暖男一枚。在大學前兩年,他不僅自學會計,并考出會計師資格證;也利用自己的商業頭腦組織學校學霸資源,共同完成了制藥器材發明比賽。獲獎成績從學校一集集被推薦至全國,最終榮獲全國大學生風云人物的榮譽。O-M-G
即使是這樣,姑父依然焦慮著:“父母教育孩子總是有缺憾的!”我抓住這句話的尾巴,為了表弟,為了姑父,也為了我自己,好像是醫生找到了病因般不肯放手,可是在周圍強大的氣場下,想說的東西又被咽了回去。
△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米其林餐廳 LA TERRAZA DEL CASINO 經過西班牙設計鬼才JAIME HAYON的手,古老傳統的空間一下變得充滿夢幻色彩,進到里面就像是走進了童話故事一般,歷史的厚重變成了想象力的輕盈。
這兩天閑著沒事翻看馮唐的《成事》,看到馮唐解讀曾國藩關于人才的言論,感覺非常勵志,也很應景,摘抄出來跟大家分享。
含義大概指的是按部就班的人,一生安穩;開辟道路的人,一生顛簸。曾國藩用日漸下流和上流來評價這樣兩類人,大約是從自己和社會的角度來看的。但如果從生命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按部就班或是開辟道路的人格并無卑高上下之分。各自的人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可問題偏偏就出在一個按部就班的家長要管教一個開創型的孩子。安穩的人格和開創型的人格兩相互不理解,就像我媽不懂我三番五次折騰的人生抉擇,姑父不懂表弟的醫學夢想一般。
△ 英國新生代力量設計師 BETHAN WOOD 可謂童真爆發。她的用色大膽而肆無忌憚,就像是一個孩子率性的在畫布上隨意涂抹。自己的造型更是色彩實驗室,豪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我斑斕,故我在。
教育孩子應因材施教,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平衡社會成就和內心幸福的人生觀,以及競爭就是痛苦來源的道理大家也懂。但是到了真正運用時,或許由于自身的一些執著和局限,總會覺得使不上勁。清醒時,發覺對孩子是不是施壓過度,于是便百般疼惜;迷糊時,難以遏制心中一團怒火,于是便噼里啪啦一頓揍罵。此過程反復循環,屢試不爽。
曾經看過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的一個視頻《一個焦慮的媽媽,對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大?》,對里面有段關于如何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感覺受益匪淺。
除此之外,她還說到從她的角度,教育孩子應該注重培養其幾個方面的知識和素養:寬廣的背景知識,很深的專業知識,跨領域的知識,情商,應變能力和在高科技時代最重要的素質就是高尚的品格。從這個角度來看,我的表弟今后在社會上應該是戰無不勝的一枚暖男,至于如何達到成功,路途應崎嶇,暖男需自暖而后暖人。
△ 法國正當紅設計師 PIERRE YOVANOVITCH 的設計中也經常出現童真的元素。上圖中的他工作室設計的熊貓沙發正是他的商標之一。圓滾滾的,毛茸茸的造型是新時代年輕人“少些競爭,多些溫情”的呼吁。
面相學中有一條原則,即夫妻間格局小的人會聽格局大的人的話。我想這條原則不僅適用于夫妻間,也一定適合家長和孩子,原因是以德以品質以沉穩的能量服人,這種能量的本質是慈悲和愛。就像洪蘭教授說的那樣,言語是蒼白的,即使是解藥也只能給人帶來片刻清涼,而言傳加上身教才會更加令人信服,而沉穩的能量加持應該是治愈人于無形之中。
當一個人能量低迷時,此人必精神渙散,情緒高低起伏,時常容易發脾氣,甚至生病。而當一個人能量充盈的時候,心底就會升起一種莫名的自信和平靜,就像一個磁場強大的天體,開始吸引周圍能量渙散低迷的小行星。而提升能量的有效途徑就是練習專注力。茶道,花道,香道,乃至禪修靜坐,站樁太極都是各種法門。
△ 國內設計師吉木的作品,MOON@歌華大廈 “白天交給了工作,夜晚交給詩與愛”。中國人的童真和西方相比,多了些浪漫詩意,少了些漫無邊際。
最后,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與其互相擔心,互相施壓,讓精力和能量無謂的渙散流失,導致最終病人沒被治愈,自己卻先病倒的結果,還不如暫且收回對別人關注,集中精力先充盈自己,先愈己才能后愈人。
而我呢,也暫時放下了療愈家人的愿景,開始把精力放在了自己和工作上。前段時間心累的感覺頓時煙消云散。
治愈家
一個治愈系的室內設計生活雜志
空間|器物|儀式|心靈
用戶評論(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