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洛尼的空間美學
到服裝店追尋時尚潮流
到酒店培養高雅氣質
到咖啡店感受小資情調
到書店武裝文藝頭腦
但不論如何你都該想想——
有了風格之后,你還需要什么?
有了審美之后,你還需要什么?
有了格調之后,你還需要什么?
你理想中的家,是什么樣子?
有一間溫暖舒適的陽光房,可以親手栽種花木,在咖啡與書中悠閑度日,也可邀請友人對坐品茗談天地。
有一架大大的鋼琴,擺放在客廳中央,成為家的焦點,客人來時激情助興,溫柔甜蜜時輕歌曼舞,清靜獨處時任情緒傾瀉流淌。
想要個中島廚房,是大展廚藝、大顯身手的地方,也是一家老小歡樂的源泉,還能呼朋喚友舉辦PARTY。
想要將房間的四壁打造成書架,在浩瀚的書海里生活,讓靈魂有處安放。
關于理想中的家,千人有千種答案。但奇怪的是,一遇上裝修,大部分人不是把自己陷入風格的窠臼中,就是價格的壁壘里,或是他人的目光中。“什么流行”“怎么便宜”“如何看上去洋氣有檔次”,成為了他們的追求。
在博洛尼,一個關于創始人蔡明的故事,廣為流傳。2001年,蔡明去意大利米蘭國際家具展參觀,其中一個展位迅速吸引了他的眼球——不是桌椅家具的簡單搭配,不是流行元素的肆意堆砌,空間布局、燈光照明、面料材質、裝飾掛畫……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性格的空間,讓人身處其中,能夠感受到主人的氣場。
“我們賣的不是家具,是家。”“我們永遠不是設計一個單品,而是設計一個LIFESTYLE。”當時設計師的幾句話,讓蔡明如雷貫耳,也成為了博洛尼的基因密碼。
這位設計師就是意大利極簡主義大師Lino Codato,也是博洛尼的簽約設計師,與其他幾位意大利設計大師一起,共同為中國家庭定制了1500套方案,構筑了博洛尼在設計上基于生活方式的驚艷感觀。
但博洛尼對設計的探索并未止于此。在向西尋求風尚的同時,也向東尋求人文與哲學。
在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漸嚴峻的節點上,博洛尼開始向日本學習老年住宅設計,卻發現了另一番天地——日本住宅精妙的收納設計和動線設計,體現的舒適感與人文關懷,讓人不得不嘆服。
2012年,博洛尼與“日本收納教主”近藤典子展開深度合作,不僅翻譯出版了其兩本著作,更聯手打造了博洛尼全細節收納解決方案。
至此,博洛尼的三大設計密碼——生活方式、色彩材質、功能主義業已形成。通過這三個方面的把控,全面實現家的個性化定制。讓你內心的所需,真正在家中實現。

用戶評論(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