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兜糖 > 文章 > 在家待著舒不舒服,主要取決這兩個指數
在家待著舒不舒服,主要取決這兩個指數
當我們在談論如何住的幸福時,其實是在談論如何去愛自己。正如我們孜孜不倦的研究如何讓家變美,本質是為了通過視覺感官進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這和聽音樂、閱讀書籍是一樣的。但,僅靠顏值并不能讓你住的幸福。
我認為居住幸福度建立在幾個基礎要素之上:自然采光、聲環境、氣味、空氣質量、溫濕度、水質。這些要素會持續影響居住者的身心健康,但年輕的居住者更容易將關注度放在可見的事物上,而對這些無形的要素視而不見。
今天來聊聊溫濕度,這個話題擱置了很長一段時間,機緣巧合的是前幾個月我入坑了雨林缸(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容器內提供照明和噴淋來養殖植物),而如何去控制這個獨立空間內的溫濕度是至關重要的,否則植物將不會有良好的生長狀態,甚至死亡。通過維護雨林缸這個過程,使我對溫濕度的認知更加深刻。它讓我聯想到,我們的家也像是一個獨立的容器,需要通過人為干預各項指標,方能營造舒適的居所。
缸內上方分別安置了溫度和濕度計以便觀察
令人難受的體感,你一定有遇到過
大家都知道,在某些溫濕度組合下,人體會非常的不舒適。我有幸在北方和南方都生活過一些年頭,說幾個感受深刻的場景,也許你也和我有過同樣的體驗。
南方夏天,感覺像在蒸桑拿,恨不得在額頭、后背上墊塊毛巾來吸汗。冬天時,在屋里會覺得比在室外還冷,脫了衣服鉆進被子里感覺像鉆進冰窟窿。
北方夏天,烈日烘烤著地面的一切,暴露在陽光下面時間長了,嘴唇發干口渴的不行。冬天時,在有供暖的房間待久了鼻腔很干感覺要冒火。
以上這些都是典型的,超出了人體溫濕度舒適區域后,表現出來的生理反應。有朋友可能會說,有幾個例子都是在室外的,跟居住關系不大,而有居住經驗的朋友就會明白,事實并非如此,當我們在家里時,受到的影響會比置身在室外減弱一些些,但仍然還是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就如我的雨林缸在夏天的室內時,如果不開空調,無法將缸內溫度降到適宜植物生長的27度以下。
那么當溫濕度組合不佳時,對居住會產生什么樣的負面影響呢?我們可以分為高溫高濕、高溫低濕、低溫高濕、低溫低濕四個象限來解讀。
高溫高濕
首先當處于這個組合中,屋內的甲醛揮發最快,如果是新裝修的房子更甚,甲醛對人體的危害大家都懂,本篇就不累述了。高濕度會讓人覺得更熱,因為我們身體平時所感受到的溫度,并不是真實的大氣溫度,而是身體周圍那一層薄薄包裹的空氣層的溫度。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天冷時,濕度越大就越冷;天熱時,濕度越大就越熱。而人體為了保持正常體溫,會大量排汗,在排汗的同時,體液體和電解質會大量隨汗流失,可能導致頭痛、口渴、全身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嚴重的情況下將會使人中暑。并且除了對人體有影響外,家里密封性不好的食物和衣服都將會長霉菌和滋生蟲子。
高溫低濕
除了身體會大量排汗外,由于空氣干燥,鼻腔沒有合適的濕潤環境,使防護林功效的鼻毛無法將空氣中較大的灰塵微粒或微生物阻擋,鼻粘膜也無法將空氣塵埃微粒或病原微生物粘住,容易被病毒侵入人體導致感冒或其它更嚴重的癥狀。而對于家里的實木家具而言也是一個考驗,濕度過低將有導致木制家具開裂的可能。
低溫高濕
由于濕度大,因為水的蒸發需要吸熱,帶走的熱量會讓人的體感溫度更低。而室內由于光照和通風都比室外弱,所以濕度更大,導致覺得在家比在外面還冷,然后家里的棉織布料等纖維吸水后會變軟,撐不起多孔結構,保暖性變差,家里的衣物不宜晾干。
低溫低濕
由于沒有濕度滲透性的影響,保暖性會更好,但同樣會有呼吸道疾病的問題,同時低溫會使人體免疫力降低,提高了細菌和病毒的可趁之機,所以會使許多疾病都比平常更容易侵襲人體。皮膚分泌的汗液和皮脂大大減少,故皮膚變得相對干燥,易引起瘙癢。
如何在家時有更舒適的體感
上面說了四種糟糕的情況,那什么樣溫濕度組合才會讓你的身體更為舒適呢?
這其中有個概念是"熱舒適",有相關領域專家從20年代起經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綜合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已陸續提出若干評價熱舒適的指標與熱舒適范圍。但由于人的個體差異,一種100%滿足所有人舒適要求的熱環境是不可能存在的。
目前,ASHRAE 55-2004是普遍采用的評價和預測室內熱環境熱舒適程度的標準。參考此標準我們可以知道,在夏季時,溫度在23°C ~ 26°C,濕度在30% ~ 60%;冬季溫度在20°C ~ 24°C、濕度在30% ~ 60%時,人體感覺會比較舒適。
有了參考標準再去著手干預環境就簡單了
1.首先建立數據監測,便于掌握家里的溫濕度情況。可以在不同的家居空間中,比如客廳、臥室、陽臺等地方放置溫度計,象小米這種智能產品最佳,可以搭配其它智能產品聯動使用。
2.在夏季時,如室內溫度超過28°C,可拉上紗簾以及遮光窗簾減弱室外光照,同時開啟空調,如濕度超過65%,建議使用除濕功能。還可以搭配空氣循環扇,使用攪動的方式帶來風量的同時,打散室內空氣,形成循環對流以平衡溫度,并緩解空調病帶來的不適癥狀。梅雨季節減少開窗,減少室外濕氣的流入。
3.在冬季時,沒有供暖條件的同學可以使用踢腳線電暖器、空調等設備提高室內溫度,打開窗簾讓太陽曬進來,溫暖一些的日子也可以打開窗戶通通風。如果濕度低于25%,建議使用加濕器進行加濕(一定要用過濾水),可有助于減少細菌和病毒通過人體鼻腔的侵入,不容易感冒。
4.上面說了,有條件的話建議使用智能溫濕度計,可在APP中設置好相關指標,讓空調、電暖器、風扇、加濕器根據情況自動開啟,這樣可充份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便捷。
結尾:在寫這篇文章時,了解到現在地產市場上已經有了恒溫恒濕的樓盤,不禁感嘆現在的居住條件真是越來越好了,只是對身在一線城市的小伙伴們而言,這種房子往往過于昂貴而可望不可及。但只要我們建立起來關愛自己和家人的意識,打造舒適的體感并不難。況且如果長期呆在恒溫恒濕甚至恒氧的環境里,免疫力會下降,畢竟我們不是種在雨林缸里的植物,更不是小白鼠,我們需要出門工作、社交和旅行,沒有必要追求時時刻刻都絕對舒適的體感,鍛煉自己的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有更好的寬容度才更為重要。你們覺得呢?
有什么想法歡迎給我留言。
?
微信號: 居住研習社(ID:livepractice)
簡介: 為理想生活而挑剔。 資深設計師,生活家,家有金漸層 買房/裝修/家居/探店


用戶評論(30)
評論